如图所示,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,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。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
A.发声的物体是否在振动 B.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
C.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D.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
【答案】A
2025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,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不能像在地球表面那样直接面对面地交谈,而需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,其原因是( )
A.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
B.月球上是真空环境声音不能传播
C.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
D.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
【答案】B
【解析】月球上宇航员的声带可以振动发声,但不能传播,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,真空不能传声,所以在月球上的宇航员面对面的交谈也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,故B正确,ACD错误。
如图的陶笛是便携式的吹管乐器。这种乐器的音色优美,小的陶笛的声音清脆嘹亮;大的陶笛的声音低沉,演奏陶笛时是________ 振动发声的。
【答案】空气柱
【解析】声音的频率由什么决定?
第一层:由震动物体的频率。
第二层:同一物体的震动频率由什么决定呢?
所以我们大概可以总结,频率是由震动长度决定的
在钓鱼时,若河岸边有人讲话时,鱼儿会受惊逃走,此时鱼儿听到岸上声音传播过来的主要途径是
A.人→空气→河岸→水→鱼 B.人→空气→水→鱼 C.人→空气→河岸→鱼 D.人→空气→鱼
【答案】B
【解析】鱼儿听到岸上声音传播过来的主要途径是:人发出声音,通过空气传入水中,然后通过水传递到鱼,即人→空气→水→鱼,故ACD错误,B正确。
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“看”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。把两个光点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,固定其中一个纸杯,在纸杯口上蒙上胶膜,膜上粘一片小平面镜,拉紧棉线,将激光笔发出的光激光笔固定照射在平面镜上,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(不接触纸杯),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。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。
【答案】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。
【解析】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(不接触纸杯),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,说明小明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。
(赤峰)关于图中的声现象,下列分析正确的是
A.甲中敲打鼓面,附近的烛焰跳动,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
B.乙中车间工人佩戴耳罩,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
C.丙中弹吉它时,增大拨动弦的力度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
D.丁中抽出罩内空气,听到钟声音变小,说明发声体振动减弱
【答案】C
【解析】
A、甲图中敲打鼓面,附近的烛焰跳动,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,故A错误。
B、乙图中车间工人佩戴耳罩,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,故B错误;
C、吉他发出声音的响度与弦的振动幅度有关;拨动弦的力度越大,弦的振动幅度越大,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,故C正确;
D、抽出罩内空气,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,推理可知真空不能传声,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,不能说明发声体振动减弱,故D错误
请你想象一下,如果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变为0.1m/s”,小华看到前方小李正在不远处等他,于是一边奔跑一边对着小李大声喊道:“我来也。”此时发生的情况是( )
A.和正常时一样
B.小华先追上小李,然后听到“也来我”
C.小李什么也听不到
D.小华先追上小李,然后听到“我来也”
【答案】B
【解析】声速小于小华追小李的速度,在小华追小李的过程中,他会听到自己的声音,先听到的是后发出的声音,后听到的是先发出的声音,因此他听到的声音是“也来我”;小华追上小李后,小李停止前进,声音传到小李位置处,小李可以听到小华的声音,是“也来我”。故选:B。
如图所示,在A、B、C、D4个相同的玻璃瓶中,装入不同高度的水,则( )
A.敲打D瓶发出的声音传播得最快
B.用嘴依次吹瓶口,A的音调最高
C.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,B的音调最高
D.瓶周围有没有空气,瓶发出的声音都能直接传入人耳
【考点】频率与音调的关系。
【分析】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,频率越快,音调就越高。声速的大小与频率无关;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。
【答案】B
【解析】A、声速的大小与频率无关,敲打每个瓶子时,音调不同,但速度相同,故A错误;
B、用嘴依次吹瓶口,A中的空气柱最短,发出的音调最高,故A的音调最高,故B正确;
C、由于瓶子中装有水的多少不同,导致敲击时,振动快慢就不同,水少的振动快,故D的音调最高,故C错误;
D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,瓶周围没有空气,瓶发出的声音不能直接传入人耳,故D错误。
(日照)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,安装玻璃隔音板,能降噪20分贝左右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( )
A.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
B.分贝是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
C.利用隔音板是从“防止噪声产生”方面控制噪声
D.利用隔音板是从“防止噪声进入耳朵”方面控制噪声
【考点】1.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;2.防治噪声的途径.
【分析】(1)音调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;(2)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等级;
(3)减弱噪声的措施有:在声源处减弱,在传播过程中减弱,在人耳处减弱。
【答案】B
【解析】A、隔音板不能降低噪声的音调,故A错误;B、声音的强弱等级用分贝为单位来划分,故B正确;CD、利用隔音板能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,不是在声源处防止噪音产生,也不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,故CD错误。故选:B。
(西城模拟)在中国科学技术馆2层的“探索与发现”展厅中,有一组体验声音聚焦的装置。它是由两个具有抛物面的圆形物体组成,如图所示为其中的一个。小莉和小刚分别站在两个抛物面的焦点处,小莉小声说话,小刚可以清晰地听到小莉的声音。这是因为小莉发出的声音先后在两个抛物面上发生 ____,并使声音____于小刚所在区域。
【考点】声音的利用。
【分析】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可以发生反射,形成回声,回声如果与原声混在一起,可使原声加强,响度增大。
【答案】反射;集中。
(广州)如图所示,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、乙两声音的特性如下表。甲乙相比( )
声音 | 声音强弱的等级/dB | 频率/Hz |
甲 | 70 | 1100 |
乙 | 110 | 700 |
A.乙音调较高
B.甲响度较大
C.声源在发甲声音时动幅度较大
D.声源在发乙声音时每秒内动次数较少
【答案】D
【解析】AB、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,甲声音的响度要小于乙的响度,甲的频率大于乙的频率,即甲的音调高于乙的音调,故AB错误;C、响度越大,其振幅越大,故声源在发甲声音时动幅度较小,故C错误;D、甲的频率高于乙的频率,说明乙声音时每秒内动次数较少,故D正确。故选:D。
(安徽)如图所示,水面上两船相距15km,实验员在一条船上敲响水里的一口钟,同时点燃船上的火药使其发光;另一条船上的实验员在看到火药发光后10s,通过水里的听音器听到了水下的钟声。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____m/s。
【考点】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。
【分析】根据速度公式$v=\dfrac{s}{t}$就可解析此题。
【答案】1500。
【解析】由题意可知,看到火药发光,经过10s听到钟声,可近似认为声音在水中传播15km用的时间为t=10s,声则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:$v=\dfrac{s}{t}=1500m/s。
【点拔】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,在解析过程中应注意单位的统一。
(眉山)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,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。如图所示,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,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,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.5s,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.4s。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.9s,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/s,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( )
A.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,距测速仪170m
B.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34m
C.在该测速区内,汽车的速度是18.9m/s
D.在该测速区内,汽车的速度是20m/s
【答案】D
【解析】(1)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.5s,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.25s,由$v=\dfrac{s}{t}$可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,汽车距测速仪:s1=v声t1=340m/s×0.25s=85m,故A错;
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.4s,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.2s,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,汽车距测速仪:s2=v声t2=340m/s×0.2s=68m;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(即汽车行驶的距离):s′=s1﹣s2=85m﹣68m=17m,故B错;
(2)汽车行驶这17m共用的时间:t′=△t﹣t1+t2=0.9s﹣0.25s+0.2s=0.85s,
所以汽车的车速为:$v=\dfrac{17}{0.85}$=20m/s,故C错、D正确。
关于声现象,下列说法正确的是
A.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
B.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
C.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比在固体中大
D.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高音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
【答案】B